為何剛生產完會急性腎衰竭?

最近有聽到附近月子中心,有媽媽生產完後住進月中,過沒幾天又因急性腎衰竭被送回醫院的狀況,產後急性腎衰竭的情況是什麼?該如何避免呢? 

產後急性腎衰竭(Acute Kidney Injury, AKI)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,常見原因包括以下幾種:

1. 失血過多:分娩過程中,如果產婦失血量過大,可能導致血壓驟降,腎臟血流量減少,導致腎臟缺氧,進而引發腎功能損傷。

2. 羊水栓塞:在分娩過程中,若羊水進入母體的血管系統,可能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、血液凝固異常和腎功能衰竭。

3. 感染性休克:如果產後出現感染,特別是子宮或泌尿道感染,可能導致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和休克,這也會影響腎臟功能。

4. 妊娠高血壓綜合症(子癇前症/子癇):這些妊娠期併發症會導致血壓升高,並影響腎臟血流,進而導致腎功能異常。

5. 脫水與電解質不平衡:分娩過程中可能因為嘔吐、出汗等情況導致體內水分流失或電解質失衡,這可能會損害腎功能。

急性腎衰竭在產後是嚴重的併發症,需要立即的醫療處理。


子癲前症是什麼?

子癲前症(Preeclampsia)是妊娠期間的一種高血壓性疾病,通常發生在孕婦妊娠20週之後,約5個月左右。這種疾病主要特徵是高血壓和蛋白尿,可能還會伴隨其他器官系統的功能障礙,例如肝臟、腎臟或血液系統。

除了高血壓和蛋白尿,子癲前症可能還包括以下症狀:

- 頭痛:特別是劇烈且持續的頭痛

- 視力改變:如視力模糊、光暈、閃光或暫時失明

- 上腹部痛:通常位於右上腹

- 噁心和嘔吐

- 手、腳和臉部水腫:雖然水腫在妊娠中常見,但子癲前症的水腫較為嚴重

- 體重快速增加:通常與水分滯留有關


### 子癲前症的危險因素

子癲前症的具體原因尚不完全清楚,但有一些已知的危險因素,包括:

- 初次妊娠

- 有子癲前症病史或家族史

- 孕婦年齡過小(小於20歲)或過大(大於40歲)

- 多胎妊娠(如雙胞胎、三胞胎等)

- 孕婦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腎臟疾病等病史

- 肥胖

### 子癲前症的治療

子癲前症如果不加以治療,可能發展成更嚴重的併發症,如子癲症(Eclampsia),這是一種會引發癲癇發作的疾病。嚴重的子癲前症通常需要通過早期分娩來解除危險狀態,但具體的治療方式會依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狀況而定。在某些情況下,醫生會給予藥物來降低血壓並防止癲癇發作。


子癲症是什麼?

子癲症(Eclampsia)是妊娠期高血壓的一種嚴重併發症,通常是由未經治療或控制不佳的子癲前症(Preeclampsia)發展而來。

子癲症的主要特徵是**癲癇發作**(抽搐或昏迷),並且可能對母親和胎兒造成危險。

除了子癲前症的症狀(如高血壓、蛋白尿、頭痛和視力改變等),

子癲症的主要症狀是:癲癇發作,包括抽搐、肌肉強直和失去意識。癲癇發作可能會是單次的,也可能是多次的。


### 子癲症的風險與危害

子癲症對孕婦和胎兒都具有高風險,可能導致:

- **大腦損傷**:反覆的癲癇發作可能導致大腦損傷

- **腦出血**:血壓過高可能引發腦出血

- **呼吸道阻塞**:在癲癇發作過程中,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暫停

- **腎衰竭、肝衰竭、心衰竭**:高血壓對器官的損害可能進一步加劇,導致多器官衰竭

- **早產、胎兒生長受限、胎兒窘迫**:子癲症會影響胎兒的健康和生長


### 子癲症是一種醫療急症,需立即處理。治療通常包括:

- 控制癲癇發作:使用鎮靜劑或抗癲癇藥物(如硫酸鎂)來預防和控制癲癇發作

- 降低血壓:使用降壓藥以穩定血壓,避免對母親和胎兒造成進一步傷害

- 盡快分娩:由於子癲症對孕婦和胎兒均存在高風險,醫生通常會建議儘快分娩以保護母嬰安全


子癲症屬於高度危急的情況,需要在醫療設施中接受專業醫療團隊的管理和監護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常見噴霧器(蒸鼻器) 統整

藥師,我有三高和記憶力衰退的問題,我想改善記憶力!

12週長期攝取山桑子提取物改善眼睛睫狀肌收縮能力的客觀觀察